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艺术人文 > 艺术人文
倾听┃ 莫言谈创作的源泉
罗光乾2018-06-01人已围观
简介2018年5月21日,莫言与著名陶艺家朱乐耕在北京恭王府参观展览时探讨艺术创作源泉,交流艺术创作体验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
2018年5月21日,莫言与著名陶艺家朱乐耕在北京恭王府参观展览时探讨艺术创作源泉,交流艺术创作体验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1955 年,莫言出生于中国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我五岁的时候,1960 年,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苦难的岁月。
饥饿与孤独是我创作的源泉,莫言这样说。
关于饥饿: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许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莫言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在一起欣赏陶艺作品
关于孤独:我读书到小学五年级,因为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而被赶出了校门。那时候我只有十一岁,参加不了沉重的劳动,只能到荒原上去放牧牛羊。
我曾经说过,我最初的写作动机,既不高尚也不严肃,我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要写作,是因为我想过上一天三顿吃饺子的幸福生活。——对不起,又与饥饿与食物有关。我也曾经说过,之所以写作,是想挣点稿费,买一双皮鞋,买一块手表,回村去吸引姑娘们的目光。——对不起,依然很庸俗,很功利。但随着时光的推移,我已经有条件实现每天三顿吃饺子的梦想,我已经不愿穿皮鞋不愿戴手表,但我的写作一直在继续,这不得不使我认真地审视,到底什么是我真正的写作目的?我回顾了几十年来的写作经历,观照了我目前的写作和心理状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真正的写作动机,是因为我心里有话要说;是想用小说的方式,表达我内心深处对社会对人生的真实想法,这也是中国作家巴金先生晚年所大力倡导的“说真话,把心交给读者”的意思。另外,我认为,对小说这门艺术的迷恋和探险般的试验与创新,是支持着我不断写作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