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文化 > 文化

走近历史文化名城:安阳

民歌2020-12-05人已围观

简介1986年,安阳被公布为国家第2批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市域内现有世界遗产2处(殷墟遗址,滑县大运河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68处;市区内现有国家级重

羑里城遗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86年,安阳被公布为国家第2批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市域内现有世界遗产2处(殷墟遗址,滑县大运河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68处;市区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和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

 一、城市概况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西倚太行山,东连濮阳,北扼邯郸,南依鹤壁、新乡。辖一市(林州市)、四县(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滑县)、四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一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总人口589.35万人;中心城区建成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约110万人。

于2015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复的《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10)》中确定的安阳市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豫晋冀三生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职能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基地;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的商务信息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二、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沿革和地方特色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小南海地区发现的原始人洞穴遗址距今已有约2.5万年的历史,曲沟镇洪岩村发现8000多年前人类使用的石磨盘,高楼庄后岗遗址叠压了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彩陶文化、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黑陶文化和距今3000多年的小屯白陶文化。原始社会后期传说中的颛顼和帝喾二帝都在安阳活动过,大禹在今内黄、滑县、汤阴一带治理黄河泛滥,并留下治水的遗迹。历史上,安阳曾先后成为商朝中晚期、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七朝古都。近代著名学者郭沫若云:“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说的便是安阳悠久的古都历史,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安阳在洹河沿岸形成了从旧石器晚期至今一脉相承的完整古文化发展序列,地方特色文化厚重而丰富。此外,安阳是周易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

三、安阳古城情况

安阳古城范围南起文明大道、北到解放大道、东起东风路、西至彰德路,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长约1500米,面积2.71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后魏天兴元年,现存老城为明代洪武年间修筑,后几经重修或修补。古城原形制规整,方城墙坚,地势呈龟背形,城外有环城河,城内有马道。城内街道布局具有中国典型的古城风貌,以北大街、中山街、南大街为中轴线,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纵横交错,整个道路布局呈片字形,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古城中,庙、塔、楼、阁布置得宜,组成极为丰富和谐的城市空间轮廓。

1949年安阳解放后,城墙逐渐被拆除,但由于建国后安阳城市的主要功能在古城外围发展,基本完整的保护了古城格局。现仍保存东南、西南两个城角和环城河,古城格局清晰可见。古城内的街巷格局基本保留完整,坑塘水面等环境面貌依然如旧,同时还保留有部分“九门相照”多进院落住宅,一些街坊民居保存较为完整,古城南部主要街巷的传统风貌尤存。古城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国家级4处(天宁寺、高阁寺、彰德府城隍庙、昼锦堂和韩王庙)、省级1处(小白塔)、市级10处、区级4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注册246处。另有历史文化街区三个,分别为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城隍庙-高阁寺历史文化街区。

 四、三个历史街区情况

 1.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面积为6.3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面积约19公顷。

该街区特色为传统坑塘水系及民居。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吕祖庙、郭朴祠),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后仓街宋樟宅院),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3处,挂牌古树6棵,坑塘水池1处。传统街巷格局为三横街,五纵街,三巷,一坑塘。

2.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面积为4.5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面积约18公顷。

该街区特色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小白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安阳乾明寺、许三礼祠堂、南门西三官庙),尚未评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96处,挂牌古树10棵,坑塘水池2处。街巷格局为“七横街、九纵街”。

3.城隍庙-高阁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面积为6.8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面积约39公顷。

该街区是集中保存了完整的府衙、宗祠、庙宇等大量极具代表性的公共建筑,也是古城内街巷格局保存最完好的区域。街巷格局为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该街区内有重要公共建筑彰德府城隍庙、韩王庙、昼锦堂遗址、高阁寺、西华门文昌阁、崔铣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彰德府城隍庙、韩王庙与昼锦堂、高阁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西华门文昌阁、崔铣祠),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2处,挂牌古树名木18棵,坑塘水池1处。

五、殷墟概况

安阳殷墟2006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范围东起胜利路,西至钢花路延长线,南抵文源街以南300米,北达邺城大道以北210米,总面积约29.47平方公里,其中保护范围总面积22.7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6.77平方公里。殷墟是我国历史上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是有文献记载和甲骨文印证并经考古发掘证实的可以确定年代的我国最早的都城,时代清楚、名称确凿、遗迹丰富,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殷墟以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整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烧造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而享誉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殷墟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华夏先民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3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36项。国家级七项名单为:滑县木板年画(滑县)、跑帷子(汤阴县)、大平调(滑县)、大弦戏(滑县)、二夹弦(滑县)、淮调(安阳县)、落腔(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