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观察 > 观察

退役军人吴涵: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共同富裕

民歌2021-11-18人已围观

简介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2021年8月,由退役军人事务部等16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2021年8月,由退役军人事务部等16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掀起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光荣、自主创业光荣、服务创业光荣”的社会新风尚——
 
       初冬的清晨,寒意弥漫。但在湖北监利市崔吴村蔬菜产业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垄垄西蓝花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一串串红灯笼似的圣女果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几名工人正忙着采摘、装箱……
       “这些新鲜的蔬菜即将运往武汉、荆州等各大超市。”崔吴村蔬菜产业基地创始人吴涵介绍说。温室大棚基地是退役军人吴涵新开辟的又一个“战场”。
       吴涵1989年出生于湖北监利市毛市镇崔吴村,2008年6月大学毕业,2009年应征入伍。2012年秋天,在部队服役已有3个年头的吴涵回家探亲。他发现村里的很多田地都长满了杂草,连记忆中的那些丰产棉花、黄豆的旱田也都荒废了……眼前的荒凉场景令他痛心不已。当时,吴涵就萌生了一个念头:退伍之后,我一定回到家乡,把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开发好、利用好,激活土地的生命活力。
       2014年冬,25岁的吴涵从部队退役,怀揣着创业梦回到了家乡。他成立监利县恒源水产专业合作社开始从事虾稻种养,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农户提供小龙虾养殖技术服务,并代销农产品。不久,为了提升虾稻附加值,吴涵又创建了荆州放曹坡大米有限公司和放曹坡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小龙虾养殖、收购、加工、储存、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为了造福村民,实现共同富裕,他流转了土地1200余亩。随着规模化生产的效应日渐显著,虾稻产业基地年产值已近5000万元:虾稻生产年产值超1000万元;年收购水稻1000万斤,加工大米700万斤,年产值近1500万元;年收购小龙虾1000吨,加工虾尾300吨,年产值1800多万元。
       虾稻产业基地不仅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本地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虾稻养殖户500余户,吸引近50户脱贫农民以“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技术服务”形式参与虾稻基地生产,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在虾稻产业“战场”大获全胜之时,吴涵并没有就此止步。几年前“平整荒芜土地,创建蔬菜产业基地”的梦想再次被点燃。2020年春,吴涵的想法得到了村支书的大力支持。几天后,村“两委”就与吴涵签订了合同。
       蔬菜产业基地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采取“村集体+农户+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基地总面积560亩,其中,露天蔬菜种植基地500亩,温室大棚蔬菜栽培基地50亩,蔬菜加工基地及相关设施用地10亩。为了让蔬菜产业基地尽快投产,村集体向上级申请乡村振兴项目资金670万元,农业合作社征集有生产能力的农户以土地入股形式自筹100万,荆州放曹坡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30万元,总投资达1200万元。
       该项目实施之后,在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每年为周边城市提供绿色有机蔬菜3000吨。通过项目的示范作用,设置80个就业岗位,至少可带动100个农户从事蔬菜生产。由村集体与农户成立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生产经营,使农户土地有租金,参与生产有工资,合作社年终有分红。
       开辟新的“战场”,吴涵对未来前途信心满满。“是脚下的这片土地养育了我,给了我圆梦的机会和平台,我要竭尽全力,把产业办好。基地的成立只是第一步,以点带面,把产业成果转化到乡村振兴的项目发展中去,从而辐射周边的村镇,为乡村振兴增色,走共同富裕之路才是我最大的梦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