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非遗 > 非遗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传承越剧经典 守护非遗瑰宝
罗光乾2020-02-23人已围观
简介越剧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97年,二十多年来,他们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为传承越剧经典,
越剧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97年,二十多年来,他们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为传承越剧经典,守护非遗瑰宝作出了积极贡献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脉中有特殊地位。无论从文化传统的继承还是文化建设的角度,戏曲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原创越剧《黄道婆》剧照
戏曲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始终在中华民族文化创造中占据重要位置。尽管戏曲迟至两宋年间才诞生和成熟,却迅速成为中国文化的卓越代表和社会各阶层最喜爱的艺术娱乐方式。越剧,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甚至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经典剧目《红楼梦》剧照
2018年,越剧迎来了112周年的诞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期可谓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赞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等还被拍摄成电影,越剧也随之风靡大江南北。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经典剧目《风雪渔樵》剧照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97年,隶属于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是文化馆精品团队之一。团员均为中青年在职人员,大部分为地道的北方人,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出于对越剧的执着和热爱走到一起,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文化馆排戏演戏。剧团多年来坚持定期演出,她们努力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在京城乃至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经典剧目《红楼梦》剧照
提起戏曲,我们的记忆里就会响起那些耳熟能详的唱段,比如京剧《秦香莲》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上”,越剧《红楼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天仙配》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我们仿佛看到演员们轻盈的圆场、翻飞的水袖、英雄的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和少女的兰花指,还有武戏演员们精湛的功夫。这些高度技巧性的表演手段,都被戏曲巧妙地运用于表现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感人至深的人物命运,因此才能让欣赏者为戏曲的魅力所吸引与感动,并同时获得各门类艺术全方位的享受。历史上,戏曲靠这样的优势,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于戏曲的创造性事业中,涌现出大量代表中华民族艺术创作最高成就的经典作品。近年来,北京小百花越剧团不断进取,推出一些越剧经典剧目,有《红丝错》《盘妻索妻》《风雪渔樵》《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全本传统剧目以及《黄道婆》《潘玉良》两部原创剧。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于2016年推出第二部原创越剧现代戏《潘玉良》,该剧作为“优秀入选剧目”入围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
戏曲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浓缩与结晶。戏曲不仅在艺术形态与表现手法上是民族的,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思想文化发展优秀成果的载体。戏曲不仅是戏剧家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更凝聚着社会普遍认同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所以在中国,戏剧既是万民参与的娱乐形式,更是族群文化记忆的核心内容与坚实基础。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不断创新,不遵循老路,2016年首度推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受到观众交口称赞
戏曲史上那些杰出作品所包含与传递的精神文化内涵,在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观众,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建构中起着重大作用。中国传统戏曲一直在传递以忠孝节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鼓励每个人在追求人格健全与道德完善的同时,讲奉献,讲牺牲,舍己为人,崇善弃恶,更有对丰富情感生活的积极追求。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于2012年推出原创剧《黄道婆》,轰动南北舞台,迄今已演出数十场,巡演足迹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及越剧流行地区
2012年,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推出励志原创剧《黄道婆》,轰动了走过的南北舞台。《黄道婆》迄今已演出30场,巡演足迹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及越剧流行地区:包括嵊州、杭州、绍兴、北京、香港、海南、天津、合肥、上海、苏州、南京、武汉、兰州等地,收获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2012年5月,剧团原创剧《黄道婆》参加第十届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剧团获“优秀演出奖”,剧中的两位主演赵丹宇(饰:黄道婆)和程元娜(饰:张明谦)双双获得了“优秀表演奖”。 2012年9月,《黄道婆》入围颂扬北京精神,讴歌伟大时代—2012年北京市优秀剧目展演剧目。2013年,《黄道婆》在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剧目(苏州)活动中,获得了“优秀展演剧目”奖;编剧、导演、唱腔设计金毓麟获“展演剧目优秀编导奖”,主演赵丹宇、程元娜分别获“展演剧目优秀表演奖”。2014年6月,《黄道婆》作为越剧唯一剧目入围文化部主办、市文化局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展演剧目(北方片),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受到专家高度评价和观众热烈欢迎。2016年6月,央视戏曲频道“九州大戏台”栏目播出《黄道婆》全剧,并于同年11月份重播,获得一致好评,使得该剧以及北京小百花越剧团在全国的影响力再次得到提升。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经典剧目《风雪渔樵》,曾在天津、武汉、兰州巡演,受到各地观众的高度赞扬
戏曲不是机械化、原则性地将这些抽象道德理念硬塞给欣赏者,它通过鲜活生动的故事内容与人物形象,凝练而传神地表现中华民族共同接受的伦理道德观念时,对生活深刻而生动的表现,必定触动欣赏者的情感与心理,使戏曲经典作品的功能,远远溢出伦理道德理念单纯的阐述与传播。一方面,它利用精彩的舞台表达,让欣赏者在感动中自然接受了传统伦理道德理念,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优秀的戏曲艺术作品总是让我们看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同时自然就包含了伦理道德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经典剧目《红楼梦》
戏曲题材广泛,既有厚重的历史叙事,也有温婉的情爱波澜。从先秦到当代,几乎所有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领域的重大事件,从武王代纣、楚汉相争、三国纷乱、隋唐水浒直到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都在戏曲作品的叙述范围;而哀婉悱恻的爱情悲剧如《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等,更是跨越时空的杰作。优秀的戏曲作品充满奇谲瑰丽的风采,《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梦境中相遇的柳梦梅走进了现实,《探阴山》里包公出窍的魂灵遥视自己的身躯,《情探》里敫桂英愤而自尽为的是请判官替她主持公道……这些都是令人惊异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当然,戏曲里还有风趣幽默和滑稽调笑,有豪情万丈和义薄云天。戏曲塑造了那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都是民族记忆的重要内容。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的精彩演出受到台下观众的热烈欢迎
《风雪渔樵》是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搬演上海越剧院的经典剧目之一,自2014年8月首演就受到观众的热捧,曾经在天津、武汉、兰州巡演,并受邀参加天津电视台现场直播。该剧至今演出六场,受到各地观众的高度赞扬。2015年10月,《黄道婆》和《风雪渔樵》作为优秀剧目入围2015西城区百姓戏剧展演。
尹袁版《红楼梦》是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搬演上海越剧院交响版《红楼梦》,2015年8月首演于京城三百年正乙祠古戏楼,一炮打响。之后在京津演出十余场,深受戏迷喜爱。2016年2月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参加北京市西城区“万人走进艺术殿堂惠民演出”。4月受邀参加天津电视台、天津中国大戏院联合主办《中华大戏院》直播栏目第262期。2016年5月29日,该团受邀再次在正乙祠古戏楼演出《红楼梦》,并首度推出袁范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主演赵丹宇、程元娜。因演出效果非常好,正乙祠再度邀请剧团于同年10月、11月、2017年2月、4月演出《红楼梦》,场场爆满,观众反响热烈。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北百”。“北百”在短短几年内接连排演出这么多精品大戏和两部原创剧,深受观众的喜爱
中华戏曲所以能够拥有数百个剧种并且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全在于她紧跟时代、贴近民众、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艺术形式的特质。京剧的形成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200多年前,徽班进京,徽剧、汉剧、昆曲、秦腔等几个剧种的声腔和表演汇合而成皮黄乱弹:西皮二黄、高拨子、反二黄……多剧种的融合形成京剧,符合当时人们的欣赏需求。正因为京剧综合性很强,具有融汇多个剧种优势的特质,加之以清王室和诸多文人的关爱,19世纪的京剧从文学、声腔到美学,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出现了“同光十三绝”。20世纪初,又有诸多名家在继承的基础上,把京剧推至表演艺术的巅峰。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不断创新,不循老路,2016年5月,首度推出袁(雪芬)范(瑞娟)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版本的《梁祝》越剧味道极其浓郁,让观众坐在戏楼里有一种置身江南享受醇正越剧的特殊感觉。同年11月,剧团受邀到绍兴大剧院演出该剧,受到当地观众热烈欢迎。2017年8月,作为东城区第一文化馆七夕特别节目,剧团公益演出了凄美的梁祝爱情故事,受到观众交口称赞。
2016年7月,受马来西亚大马乐团之邀,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携经典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会三个主要场次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大马乐团TLC小剧场演出三天越剧专场,让外国人了解越剧,了解中国的民间传说,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起到了很好的文化交流作用。
2016年11月,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第二部原创越剧现代戏《潘玉良》,入围2016年西城百姓戏剧展演,首演即获得观众高度赞扬。该剧作为“优秀入选剧目”入围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作为全国两个越剧参演剧目之一,于2017年6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文化馆大剧院演出。
近年来,《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吹响了戏曲振兴的号角。国家出台的各项好政策,为戏曲振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具体到操作层面,我们还是要回归戏曲本体,研究戏曲自身的规律,那样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传承之道。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不仅给予热爱戏曲热爱越剧的观众呈现精彩的越剧剧目,还热心公益事业,开展“送戏进校园”活动,她们通过在青少年中传播越剧知识,为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越剧,了解了中华瑰宝——戏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13年11月,剧团原创剧《黄道婆》在北京交通大学公益演出。2015年11月、2017年5月,剧团在北京史家小学、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举办了大型越剧知识讲座,通过播放视频、PPT讲解、演员彩唱、教授学生身段等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当下,戏曲依然是中国人喜爱的舞台艺术样式,并且在海内外获得高度情感认同。戏曲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贡献一直可圈可点。近年来,像秦腔《西京故事》、豫剧《焦裕禄》这样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都是当代文化建设的突出成就。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还曾经精彩演绎过很多经典折子戏,如陆游与唐婉-小红楼,追鱼-书馆,花中君子-陈三两骂堂、新版梁祝之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思祝下山等、西厢记琴心、拷红、酬韵等经典折子戏。
北京小百花越剧团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北百”。“北百”在短短几年内接连排演出这么多精品大戏和两部原创剧,深受观众的喜爱。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与她们的积极、团结、坚韧、认真、严谨、亲和的团风分不开的。她们始终秉承着尊重观众、戏比天大的信念,不论是大小剧场甚至露天舞台、公益演出还是商演,她们都始终如一地认真对待,赢得了观众的赞许和爱戴。对外,她们与观众鱼水情深,平易近人,谦虚低调。对内,团员之间情同姐妹,互敬互爱,甘愿为团里付出,幕后英雄、默默奉献的比比皆是。业务上,大家争先恐后,刻苦学戏。感谢西城区第一文化馆给予剧团每个月一次的演出机会,经过长时间磨炼,现在,剧团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团员们的演艺水平与日俱长,大大锻炼了队伍,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绽放着夺目的光彩。随着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北京小百花越剧团将继续在文化馆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多出戏出好戏,坚持服务于大众的宗旨,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来坚守这份责任与热爱,为越剧这朵南国之花在北京进一步发扬光大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