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陈年网事 > 陈年网事
《马兰花》,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经典再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民歌2020-05-04人已围观
简介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首歌谣回荡在许多人的童年里。5月3日15点,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再次播放了这场经典儿童剧《马兰花》。 《马兰花》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首歌谣回荡在许多人的童年里。5月3日15点,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再次播放了这场经典儿童剧《马兰花》。
《马兰花》是中国儿艺的“镇院之宝”,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朵马兰花,她是一个心愿,一份憧憬。956年6月1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正式成立,演出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马兰花》。
自1956年首演以来,《马兰花》经历了五次改版,在几代艺术家60余年的浇灌下,“马兰花”“花”开不败,久演不衰,迄今为止已演出2000余场,成为中国儿艺最受欢迎、上座率最高的金牌保留剧目。这部剧,周恩来总理曾两次观看并亲自指导,邓颖超亲自为它题词。2010年还荣获文化部 “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1956年、 1959年、1978年、 1990年、 2000年,为满足一代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中国儿艺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或着重立意纯朴、或改变人物命运、或强化民族风格、或精进歌舞诗情、或增加幽默桥段,一次次重排、再创作,每次都是一次全新探索和自我检阅。五个版本的《马兰花》见证着中国儿艺人的成长,见证着中国儿艺的辉煌,也见证着中国儿童剧艺术的繁荣。第六版《马兰花》在中国儿艺老中青三代实力艺术家的强强联手下散发出了时代的光芒,带给观众们全新的感受和青春的气息。
《马兰花》剧情梗概:
马兰花在山林之子马郎的守护下,一年一度的开放,它护佑着善良勤劳的人们,只要念出口诀,就能在危难时刻显现神奇的力量。然而,贪婪的老猫为了自己能过上不劳而获的生活,总想把马兰花据为己有。在马郎和小兰成亲一年的日子里,老猫趁小兰下山看望父母时,抢走了马兰花,并说服了小兰的双胞胎姐姐大兰,装扮成妹妹的样子,到马兰山骗口诀。老猫的计划能否成功,马兰花会实现它的愿望吗?
《马兰花》诞生的故事:
曾任中国儿艺院长的方掬芬对于这个伴随自己与剧院成长的剧目永远记忆深刻。她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培训班”的任课教师是从苏联请来的专家,莫斯科瓦赫坦戈夫剧院附属戏剧学校校长、表演课教师、导演鲍里斯·格里果里耶维奇·库里涅夫。1955年,培训班临近毕业,因为班上有包括方掬芬在内的几个被库里涅夫称为“嘴角发黄的小鸡娃子”的存在,库里涅夫希望毕业公演的剧目中有一个为儿童观众看的戏,进一步打算将来把这个戏带到中国儿艺。正好当时上海“中福会”儿童剧团的舞台美术家、编剧和导演任德耀参加了班上的工作,库里涅夫便要他写一个儿童剧。任德耀便将熊塞声发表的民间故事诗《马莲花》改编成了舞台剧。
时逢1955年的“六一”儿童节来临,准备改编的剧本却只有一个提纲。出乎培训班所有人意料的是,“六一”一大早,库里涅夫就把香饵胡同的小孩都请来了,在上大课的教室里坐得满满的。方掬芬回忆,“座位上,地毯上,都是孩子,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等着看戏。同学们和任德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怎么演啊?演什么呀?可库里涅夫却满不在乎地笑眯眯地跑到后台来对我们说:‘今天六一儿童节,不给孩子们演出可不行,何况孩子们都来了。’我们嚷嚷道:‘怎么演啊?就一个提纲!’‘就根据提纲,按每个人物的性格,规定情境,即兴演,就像平常做一个小品一样,方掬芬演小兰,徐企平演马郎,李家奇演大兰,宋廷锡演老猎,朱家奇演小鸟,罗英演兔子……其他的人自己想演什么就演什么,演人,演动物都行。快,快,找服装和道具,上台去,上台去,不要像思想家似的老想,老研究,要行动、行动……我到下边看戏去了啊!’说完他就走了。”
接下来的演出让所有人忍俊不禁,也让方掬芬和她的同学永远难忘。忘不了反穿白布里子棉衣等各种奇思妙想,全员上阵演大象、松鼠等各种角色;忘不了每演完一段忙跑到后台去问编剧任德耀下面该演什么。“任德耀除了告诉大家每场的中心事件之外,如果时间稍宽裕一点,他就会多说几句,同学之间也互相说些什么。至于上台后,谁干什么,说什么,站在哪儿,如何行动,都是各自根据剧情的发展,临场即兴创作。大伙那个忙活劲,那个兴奋劲,那股抑制不住的创作热情,至今记忆犹新。”方掬芬回忆,孩子们对演出反应强烈,掌声不断,看完后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整个培训班就像开了锅似的,没完没了地说、笑,和追述演出过程中层出不穷的趣事。库里涅夫也笑得没完,似乎很得意搞这次突然袭击。
1955年下半年,该剧被推荐给当时即将正式成立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作为建院首演剧目,库里涅夫任艺术指导,这样便有了1956年6月1日与观众正式见面,并于同年在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