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文化 > 文化

重温经典 致敬美术大家侯一民

罗光乾2018-02-02人已围观

简介这是一张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何止见过千百回。但是,与他们之间又是如此的陌生,似乎有着一道恍如隔世的藩篱,甚至连他们的姓名都不知道。 侯一民设计稿 侯一民设计稿

这是一张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何止见过千百回。但是,与他们之间又是如此的陌生,似乎有着一道恍如隔世的藩篱,甚至连他们的姓名都不知道。

侯一民设计稿

侯一民设计稿

随着移动支付的日益普及,这些生活中熟悉的面孔正在日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是,经典不会随之消亡,创作这些经典人物的美术大家——侯一民更不会被世人遗忘。

侯一民

侯一民,蒙古族,1930年出生,河北高阳人。早年师从齐白石弟子陈玄庵学习中国画,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改习西画。侯一民是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是新壁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在油画、壁画、中国画、陶艺、雕塑及考古鉴定领域都颇有造诣,曾参与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设计。2008年,获中国文联颁发的“造型艺术成就奖”;2013年1月,荣获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颁发的“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侯一民设计稿

1948年,在北平艺专读书的侯一民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艺专地下党连遭破坏的危急关头担任地下党支部书记,组织抗暴示威,发展进步艺术青年联盟秘密组织、组织黄河剧团、主编漫画壁报。“当年我们参加共产党的时候,就把手里的这支笔当做一支枪用了。对此我一点没有后悔,我很光荣。”所以在颁奖典礼上侯一民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也是我们就学、成长和创作的60多年,我们有幸亲历了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这使我们个人的事业、生命和祖国、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侯一民设计稿

解放后,侯一民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及改革工作。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期间,他尊重教师,介绍董希文、艾中信、李桦、周令钊等入党;热心指导学生,带领他们深入农村工矿体验生活,并在一次矿山救火中与矿工们结下生死之谊;他亲赴朝鲜战场,用画笔记录下祖国“最可爱的人”的英雄形象。

侯一民设计稿

从1962年开始,中国人几乎每天都欣赏着侯一民的作品,堪称世界上流传量最广、被最多人看到并接触过,这就是中国的第三套和第四套人民币。虽然没有署名,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幕后的艺术家是侯一民,但这两套人民币却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创作之一。

侯一民设计稿

1955年,中国决定自行设计、绘制、印刷第三套人民币,稍后侯一民被选入设计小组,并承担了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七个币种全部票面的风景与人物绘制任务。为了贯彻当时全面体现社会生产力的要求,侯一民深入到建设一线进行了大量的写生,最终绘就了这一系列从1962年到2000年,在中国流通、发行达38年的人民币。特别是其中带有炼钢工人图案的五元券,曾被评为“世界纸币精品”,成为钞票史上的一幅经典之作。

侯一民设计稿

1978年,侯一民再次接受邀请,参加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为了突出“民族大团结”的主题,侯一民在3年内踏遍了大西南,考察写生各个少数民族的生活,1982年与其夫人邓澍共同完成了第四套人民币的主景设计。后又在五十元券的设计中,特意加上了戴眼镜的知识分子形象;一百元券里,独具匠心地绘制了四位领袖的头像。

侯一民设计稿

侯一民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油画《刘少奇与安源矿工》《毛主席与安源矿工》《六亿神州尽舜尧》等;80年代初,他率先投入到新壁画的开拓中,在中央美术学院首创壁画专业,组建中国壁画学会,组织领导两届全国壁画大展,并组织了大量国家委托的壁画工程。侯一民在陶瓷厂与工人共同劳动反复试验,创造了陶板高温窑变花釉壁画新工艺,并制作了壁画《百花齐放》。这种工艺已成为应用最多的壁画制作手段。他的每一次创作,除了题材构思的苦心经营,还在工艺手段上必求创新。如大型毛织壁画《丝路情》《华夏之歌》,中西融合的工笔油彩壁画《清水江畔》,红结晶釉浮雕壁画《血肉长城》,红砂石浮雕墙《东方文明》,《淮海战役》壁画采用的高温素描色棒工艺的发明以及他的巨幅作品《逐日图》采用的独特拓印手法。这些实验都为中国的壁画创作增添了新的方式和手段。